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走势分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8-11-1
上一条:国际金融危机对行业影响食品业损失可消化
下一条: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发展趋势
第五阶段(2003年~2007)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2003年以来的粮食价格的上涨是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定义此波上涨为恢复性上涨。1999年~2003年粮食连年减产、供求关系开始趋紧。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成为事关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粮食局等部门出台了水稻低收购价政策,包括早籼稻,中籼稻,粳稻。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粮食收购的低收购价政策。5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出了“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改革思路,其主要内容之一便是推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2005年、2006年、2007年国家在主产区及时启动了稻谷、小麦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低收购价是在粮食连续三年丰收、粮食供求总量趋于平衡的情况下实施的,它对防止粮价下跌、稳定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粮食价格的下行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3年~2007年,除2005年全国粮食生产价格指数小幅下降0.8%外,2003年和2004年粮食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上升2.3%、28.1%。2006年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上升2.1%,当年全国每50公斤稻谷、小麦、玉米平均生产价格分别为78.51 元、70.64元、58.47 元,三种粮食加权平均生产价格为71.98 元。2007年全国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上升10.3%;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价格上涨5.5%、稻谷价格上涨5.4%、玉米价格上涨15%、大豆价格上涨24.2%。尽管这一阶段粮食价格震荡上行,但它更多地属于恢复性上涨,2007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每50公斤生产价格为76.01元,仅略高于1995年75.11元的水平。
2007下半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在原油期货大幅上涨的影响下及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偏紧等因素作用下,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趋势,由于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供给较为充裕,并且得益于从去年开始我国采取的一系列限制出口等调控措施,虽然部分品种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总体上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总体保持了高位平稳运行的态势。[HB火博体育机械摘编]
2008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