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冷思考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6-12-12
上一条:五大食品包装机械急需加快研发步伐
下一条:运行又好又快 机械行业发展渐入佳境
缺乏必要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在传统产业尤为突出。无疑,包括食品工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立足于传统产业,才能使科技创新具有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拥有更广泛的应用性和更强大的生命力。当前,许多产业的利润越来越小,部分企业把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寄希望于价格战。家电等行业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已经证明低价位竞争行不通。因此,加大科研投入,增强产业集中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实现产业升级,是食品工业的根本出路。而一味以低价位为竞争手段,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无视食品的安全、卫生,忽视消费者对食品口感、风味的需求,注定将被市场所抛弃。
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力---企业大军
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志。由于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目前我国科研创新的主体是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然而,由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和传统科研体制的沉疴痼疾,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创新方面,往往有些急功近利。从体系层次划分,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前者主要以基础理论性研究为主,而后者则注重开发和应用,使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在知识积累、人才培养、设施基础条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应发挥自身优势,较多地倾向于基础科研,为应用科研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产学研结合,企业更应发挥作用。与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比,企业由于贴近市场,因此创新激情高,创新需求迫切,符合自主创新的特性,也应当是国家、民族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一些科技政策执行部门,在潜意识上还存在着企业科研力量薄弱,做不成、靠不住,只有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才能做成做好的情结。同时,在一些专家的选用上、重大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却往往“走神”。部分专家在为科技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所从事专业和自身利益提供建议和意见,确立科研重点和方向。目前,项目申报虽也提倡产学研结合,要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申报项目时与企业联合申报,但实际操作中企业只是附属部分。
确立科研重点、方向,企业更能“把脉”市场实际需求。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部徐冠华部长也多次强调“自主创新能否成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能否得到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更贴近市场实际、了解市场需求,更容易把握科研方向、判断创新成果的有效性,特别是民营企业没有领导任期限制等繁冗的条件局限,更有可能制定贴近市场需求、周期更长的科研发展计划。我国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产品又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加之食品本身的特性,更需了解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更新,而企业无疑具备相应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深深根植于一部分成熟企业的战略思路,一大批成熟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没有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便没有竞争优势,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更不可能完成“投入—知识和技术—物质财富—投入”这一价值循环。
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经验一再昭示,食品工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先地位,特别是突出和加强传统主食的科研,以企业为主体,立足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食品工业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HB火博体育机械摘编]
2006年12月12日